千里運河,迤邐穿行。大運河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奮斗和興盛。一部運河史,也是運河兩岸城鎮(zhèn)的發(fā)展史和運河兩岸人家的奮進史。奔流的運河不僅暢通了南北,也繁盛了兩岸分布密集的城鎮(zhèn)村落,它們曾隨著漕運的興旺而繁榮,成為商業(yè)性城鎮(zhèn),比如臨清市魏灣鎮(zhèn)魏家灣村。
魏家灣村東靠茌平,南鄰東昌府區(qū),一條大河穿村而過,人們稱它為古運河。數百年前,這里是臨清鈔關魏家灣分關的所在地。
魏家灣繁盛于明清,歷史上是京杭大運河畔清平縣(今屬臨清)境內著名的河工重鎮(zhèn)和水陸碼頭,號稱“漯河之名鎮(zhèn)”。其盛時,寺廟林立,商鋪、館驛列肆,素有“一步踏三廟,十里看百帆”之譽,鈔關、“三山夾一井”、驛站的美名廣為流傳。
聊城市“兩河古鎮(zhèn)村 廊道新體驗”大型融媒采訪活動走進魏家灣村
10月26日,“鄉(xiāng)村振興齊魯樣板——村村有好戲”聊城市“兩河古鎮(zhèn)村 廊道新體驗”大型融媒采訪活動走進臨清市魏灣鎮(zhèn)魏家灣村,探尋運河古村落與眾不同的風景和故事。
“煙雨”迷蒙訪舊蹤
明清時期,京杭大運河南北貫通,各港口商賈絡繹,各類商品交易昌盛,征收過往船只的關稅成為朝廷的重要稅收來源。明清朝廷均在運河沿岸的重要城市設置了收稅衙門——鈔關。其既是大運河暢通的產物,也是商稅制度發(fā)展的必然結果。
臨清鈔關魏家灣分關
據《清平縣鄉(xiāng)土志》記載:“明清之際,運河行魏家灣,商業(yè)昌茂,民殷富,最為繁盛之區(qū)。”
臨清鈔關曾位列運河八大鈔關之首,在魏家灣也有一處鈔關——臨清鈔關魏家灣分關。魏家灣分關位于運河拐彎處,設立于明宣德四年(1429年),由臨清榷關戶部主事管理。據《清平縣志》記載,明清大運河漕運鼎盛時期,魏灣憑借優(yōu)越的交通條件逐漸成為東昌府與臨清之間重要的船運碼頭。
其后,魏家灣鈔關曾短暫關閉,清乾隆七年(1742年)再次啟用,“準其照舊設立,以便巡查”,設關征稅。民國二十年(1931年),魏家灣鈔關才最終取消,共存在500余年。除鈔關外,明清中央政府還在魏家灣設兌糧漕倉,因其位于運河岸邊,專門收兌國家官糧,所以又稱“水次倉”。漕倉與鈔關的設立,使魏家灣的糧食業(yè)、鹽業(yè)、藥材業(yè)、雜貨業(yè)得到了很大發(fā)展,成為山東運河沿岸重要的商品運輸與銷售地,被譽為“清平首鎮(zhèn)”。
彼時,每日過往魏家灣鈔關的貨船數百艘,到鈔關時,它們都是先拋錨、???,待檢查交稅后,繼續(xù)前進。站在鈔關街南望、西望,舳艫相連、帆檣如林,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,這一壯麗景觀正是魏灣八景之一——河關煙雨。
在村里的魏家灣鈔關歷史文化展館,陳列著著名畫家馬瑞麟先生的畫作《京杭河畔魏家灣》,再現了魏家灣往日繁榮的景象。曾任清代漕運總督的楊錫紱題詩《魏家灣阻風》曰:清源咫尺一流通,向曉猶張得意蓬。誰識河干終坐守,魏家灣上石尤風。
“俺們魏家灣有老驛站、鈔關、衙門、戲樓,七十二座廟,還有出名的‘三山夾一井’。”說起魏家灣昔日的繁盛,年近90歲的魏家灣村村民梁篤書言語間帶著一種自豪。
“三山夾一井”的守護和傳承
梁篤書口中所說的“三山夾一井”,“山”指的是屋山墻,“井”指的是鈔關遺址附近的一口古井。《儒林外史》第55回中曾言,“望見泰伯祠的大殿,屋山頭倒了半邊。”“三山夾一井”就是說三座屋山將一口井夾在中間,形成山墻聳峙、水井幽深的景觀。
“這口井據說比鈔關還早,鈔關設立之后,用的就是這口井。”村民王玉祥說,他家祖祖輩輩住在魏家灣鈔關遺址的后面。
王氏熟食老店
在王玉祥家的院子里,記者見到了這口古井,井口被水泥板蓋著,透過縫隙依稀能見到清澈的井水,“這口井有十多米深,地面以下四五米的位置就有水。”王玉祥說。因為井水清冽甘甜、水開無垢,最適宜泡茶飲用,靠著古井居住的王家人便在自家開起了茶館。“我們家祖上的茶館,不光賣茶水,還賣熟食和包子,南來北往的客商交稅,都要到鈔關來。在外面排隊時,就會到我們家茶館喝喝茶、吃幾個包子,再買點熟食。”說著,王玉祥倒上一壺熱茶招呼記者,“來,你嘗嘗,這井水沏出來的茶可好喝呢。”王玉祥說,現在,他們家吃的依然是古井里的水。
一口古井哺育了王家祖輩和無數往來鈔關的商旅,而王家?guī)状艘矆?zhí)著地守著這口古井。
在魏家灣有句順口溜,“鎮(zhèn)上商家多,戶戶信譽高。殷家老豆腐,王家大肉包……”“王家大肉包”說的便是王玉祥祖上鋪子里賣的肉包。跟王家大肉包一樣聞名的,還有傳承了數代的王氏熟食老店。
“老王,今天的肉出鍋了嗎?給我稱點兒肥的。”10月26日,魏灣鎮(zhèn)丁馬村的王雪嶺到王氏熟食老店買肉,“俺老父親今年94歲了,吃他家的熟食有70多年了,就好這一口。”
魏家灣鈔關的光輝歲月已被湮沒在歲月的褶皺里,王家的茶館也早已不復存在,但王玉祥卻把祖上做熟食的手藝傳承了下來,“我是第四代,兒子也跟著我做了好些年了。”靠著一代代傳下來的手藝,王氏熟食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特色小吃,也成為當地文化部門備案在冊的特色美食。
繪就文旅融合新圖景
大運河作為“流動的文化”,既是時間上的流淌,也是空間上的綿延。魏家灣廣闊的空間便沿著運河的脈絡展開,而運河文明的基因也順著流淌的河水滲入到每一個末梢,使得這座古鎮(zhèn)村都被深深地打上了運河的烙印。
“這里就是鈔關的舊址,2016年,鎮(zhèn)上根據上級文化部門部署在原址恢復重建,建設了魏家灣鈔關歷史文化展館。”魏家灣聯合村黨委書記白景雪說。展館占地面積800平方米,建設了大門3間、大堂3間、東西廂房各3間,共計12間。走進古色古香的魏家灣鈔關歷史文化展館,豐富的文字、圖片和復原場景,生動再現了當年魏家灣鈔關的一世風華。
俯瞰魏家灣村
漫步古村,道路平坦,屋舍井然。王家熟食老店的墻根處還有明清時期留下的斑駁印記。時下的魏家灣,在守住傳統(tǒng)文化的同時,向著更紅火的日子奔跑。2019年,村里成立了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擴大了香菜和大蒜種植面積,并聘請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,讓魏家灣聯合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香菜村。2021年,該村又在東魏村清理出集體耕地60余畝(1畝約合666.7平方米),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萬余元。魏家灣聯合村通過創(chuàng)建“魏家灣那些事兒”公眾號和“小白在基層的生活”視頻號,宣傳魏家灣文化,讓群眾及時了解村里的動態(tài)。
在魏家灣村的村頭,有一處碩大的院子,院子里有松柏和碑林,這便是魏灣鎮(zhèn)打造的“碑林暮雪”景點。“魏灣鎮(zhèn)因河而生、因河而興,作為運河古鎮(zhèn),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。我們依托豐富的文旅資源發(fā)展文旅產業(yè),對運河文化進行了開發(fā)、整理和保護。以魏家灣鈔關、臨清市貢磚文化產業(yè)園、運河碑林為載體,打造了‘河關煙雨’‘皇窯點黛’‘漯亭砌玉’‘碑林暮雪’四個文旅景點,并結合本地特色打造魏家灣鈔關文化和美食文化,通過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新業(yè)態(tài),推動產業(yè)融合發(fā)展。”魏灣鎮(zhèn)黨委副書記、鎮(zhèn)長龐書明表示,下一步魏灣鎮(zhèn)將搶抓鄉(xiāng)村振興、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和高質量發(fā)展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重大國家戰(zhàn)略疊加機遇,以更大的決心、更實的舉措、更硬的作風,積極探索、跨步發(fā)展,逐步形成魏灣鎮(zhèn)全域旅游新格局,全面實現文旅融合新發(fā)展。
從歷史時光里的舳艫千里,到現實圖景中的物阜民豐,如今的大運河仍舊水清岸綠、河暢景美、一派盎然。
文/圖 記者 呂曉磊 馬永偉
2023-11-07 15:50:07
2023-11-07 15:48:31
2023-11-07 15:47:11
2023-11-03 08:45:22
2023-11-02 10:15:16
2023-09-15 18:08:33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